“熬中药好麻烦,随便一锅熬一熬算了”
“中药和菜一样放在冰箱保存好了”
“中药好苦,我要用茶来喝中药”
“这中药到底是饭前还是饭后吃啊”
“我觉得我好了,剩的中药不吃了”
“这两天喝药馋了,晚上吃顿火锅改改味”
……
以上是不是吃中药时的你本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偷走”中药药效的行为?我们到底该怎么避免。
01
错误的煎药方法
错
❌ 所有药材一锅煮
错误的煎药方法是影响药效的头号敌人,随意更改可能导致药效丧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误
解
展开剩余83%根据《中药炮制学》的研究,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求。矿物类(如龙骨、附子)需先煎以增效减毒;芳香类(如薄荷、砂仁)应后下以防挥发油散失;贵重药材(如人参)需另煎兑服避免浪费。务必严格遵循医嘱的特殊煎煮要求。
读
*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
02
错误的中药保存方法
错
❌随意存放或冷藏
湿度过大可能导致药材发霉变质,温度过高则可能加速药材的氧化分解,而阳光直射则可能破坏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误
解
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以避免湿度、温度和光照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定期检查中药的存放环境,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读
03
错误的中药送服方法
错
❌ 用茶、果汁送服
很多人习惯用茶水或果汁送服中药,但这样做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因为茶叶和果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中药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形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误
解
我们最好使用白开水或温开水来送服中药,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溶解并被人体吸收。而服药时药液温度也有要求。
温服(40℃左右):适合多数汤药,保胃气,助吸收。
热服(发汗解表药):借热力助汗出,驱寒邪效更彰。
凉服(清热解毒药):以凉性助降火,清热力更直接。
读
04
错误的用药时间
错
❌ 不分时间随意服用
不同的中药因其药性和治疗病症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最佳服用时间,中药服用时间因药性和病症而异。
误
解
常见中药服药时间:
一般药宜饭后半小时服用;
滋补药饭前服用;
润肠通便药宜早上空腹服用;
驱虫药宜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
安神药睡前15~30分钟服用。
遵医嘱最为关键。
读
05
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错
❌随意增减或停药
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可以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误
解
中药的剂量和疗程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的,擅自更改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务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读
06
服药期间未注意饮食
错
❌ 服药期间不忌口
食用禁食食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误
解
服用中药期间需忌口,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酒精、咖啡、浓茶等。
读
知识总结
中药服用要得当
按时定量要恰当
紧急注意要遵守
安全守护有保障
文章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文章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