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长“石头”?这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它确实存在,医学上称之为“胃结石”或是“胃石症”。
胃结石虽是良性疾病,但会对消化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今天,就让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张春莉为大家讲解如何预防这个藏在胃里的“不速之客”。
什么是胃石症?
很多人以为胃结石是像胆结石、肾结石一样的矿物结晶,其实不然。胃结石主要是由未能及时消化的植物纤维、果胶、鞣酸等在胃内聚集、缠绕形成的硬块。最常见的类型是 “植物性胃结石” 。近日,消化内科收住一名患者,患者腹痛3天,1天前出现黑便,追溯其病史,自述发病前曾空腹食用十余个山楂,行无痛胃镜检查,显示:胃石症,胃角溃疡伴出血。门诊紧急收入院为其进行了内镜下碎石术治疗。
据张春莉介绍说,植物性结石主要形成于食物中未消化完全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或鞣酸等。
秋冬季节的柿子、山楂、大枣等果实中含有大量单体鞣酸、果胶等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量大且难溶于水的沉淀物。同时,这些果实中的果胶和树胶含量也很高,遇酸可发生凝结,并与果皮、果纤维或食物残渣胶着在一起,形成凝块。这些凝块在胃蠕动的机械作用下可能相互粘结聚合,形成不易从胃中排出的团块,最终形成胃石。
除了季节性,植物性胃结石还有地域性的特点,在我国北方以山楂石、大枣石为主,南方以柿石多见;也有少部分人因胃动力障碍,在进食糯米、汤圆、苹果后也可引起胃石。
胃石症有哪些表现?
胃石症有急慢性之分,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为急性胃结石。病程超过6个月的,为慢性胃结石。
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等不适,轻者可表现为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胀满、钝痛、反酸、烧心等;部分病人可合并胃溃疡,甚则导致胃穿孔、肠梗阻等。
张春莉表示,一旦“遭遇”胃石症,必须尽早诊断,尽早治疗。胃镜是诊断胃石症的首选诊断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是否有食含鞣酸较高的饮食史(如山楂、大枣、柿子等),以及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进行诊断。
股票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